“制造”“质造”“智造”,“兖州农机”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2-08-17 17:57
浏览次数:
自1960年新中国第二家拖拉机厂——山东拖拉机厂(简称山拖)在兖州建成投产以来,“兖州农机”始终是兖州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六十多年来,兖州区紧紧围绕农机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拓宽延长加固增厚产业发展链条,以“红色农机”为引领,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农机装备产业实现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跃升。今年以来,济宁市兖州区智能农机特色产业集群获省级认定,在2022年度山东省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跻身全省前十位,将获得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一、延链固链,壮大兖州农机“制造”集群 兖州区通过内部培育本土企业加固增厚产业发展链条、外部招引优质企业拓宽延长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已逐步培育形成以金大丰、国丰为龙头的收获机械制造,以山拖农机、联诚集团为龙头的拖拉机制造,以大华机械为龙头的耕整种植机械制造,以联诚集团为龙头的农机零部件制造为一体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体系和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主机带动配件的行业发展格局。截至去年年底,集群农机及配套制造企业发展到169家,主营业务收入107.7亿元元,带动就业1.16万人。集群农机产品门类齐全,产品涵盖了农用收获机械、大中小马力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农用工程机械、畜牧机械、经济作物机械、秸秆打捆机械及农机配件 10 大类、500 余品种,创建了一批在全国叫响的知名品牌,农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位置,耕整种植机械产能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前三,玉米收获机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拖拉机产能全国排名前四,200多种农机产品进入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近年来,兖州区先后被列为山东省“省级优质农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省级农机产业集群”、“全省首批七个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示范区”和国家工信部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二、打造标杆,做响兖州农机“质造”品牌 兖州区始终注重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力,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品牌影响力均位居国内前列。一是打造优质标杆企业。近年来,兖州区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突出创新引领、推动转型升级、引导农机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农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成长为行业“小巨人”“单打冠军”。目前,集群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市级优质工业企业37家。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兖州区以“兖州农机”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为目标,积极协调各种要素资源,发挥区委区政府、镇街、部门、企业在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的优势作用,引导农机企业积极应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标杆等试点示范活动。“兖州农机”以优良的产品品质、可靠的产品性能,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广泛赞誉。集群现拥有“大丰王”驰名商标1家,“大华宝来”、“TS及图”等着名商标5家,金大丰等4家企业获“山东名牌”称号。金大丰机械、国丰机械等主要骨干企业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农机质量无投诉单位”、“农民满意农机产品”等称号。“兖州农机”的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数字赋能,激发兖州农机“智造”潜力 为推进农机产业“智能制造”,加快企业“机器换人”步伐,区财政与基金公司、银行合作成立了5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基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培育了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农机企业制造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全区8家企业全面实施了以智能总装流水线、机器人自动焊接线、AGV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涂装流水线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改造,农机生产企业装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设立智慧农机创新中心,加强农机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搭建农机管理云平台,推动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2020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兖州)智慧农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兖州成立,该研究院重点围绕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研究工作,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兖州农机率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组织生产制造,在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大型农机具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上推广建设工业4.0数字化生产车间。特别是金大丰机械运用ERP、CRM、CAD系统、CAXAPLM协同管理等多系统的高效协同与集成优化,与农机通合作,引进CRM客户管理系统,打破工厂内外“信息孤岛”,完成了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实现生产效率提高 7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0%以上,增强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党建引领,驱动兖州农机“红色引擎” 1956 年,国务院批准在兖州设立“中匈友谊拖拉机站”,经过 60 余年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开放包容、创新图强”的“红色农机”精神。兖州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坚持将“红色堡垒”建在农机装备产业链上。联盟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政企协同、产业协同、企企协同作用,构建起共驻联建、产业联姻、要素联通、政企联动、人才引联、活动联办、发展联赢的“七联”工作模式。联盟设立“三张清单”服务机制,由联盟企业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可向其他联盟企业提供“资源清单”,各联盟成员部门定期优化并发布“政策清单”,推动政策供给、资源整合。除“三张清单”服务机制外,“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还建立健全了党建联盟联席会议、活动轮值承办等制度,组建联盟微信交流群,定期共商共议生产经营难点问题。健全“联盟直通车”制度,兖州区工信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20多个区直部门单位直接参与联建服务,对于产业链面临的突出问题,联建服务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协调、全程跟踪解决。党建联盟自成立以来,已开展联席会议10场次,为企业解决难题50余个,带动上下游企业合作事项28项,协调企业贷款2000万元。“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已成为驱动兖州农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集群将重点围绕智能农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进一步整合现有企业、技术、人才、土地及政策资源,按产业链的发展形成特色板块,规划建设“三区一心”,即:以金大丰机械为依托形成稻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生产基地,加快饲料及其他收获机具的开发研制,形成收获农机区;以山拖农装为依托形成大中型拖拉机及变型产品、大中型耕作机械的生产基地,形成动力农机区;结合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等农业机械的生产,在南面形成综合农机区;在中心区形成集办公、展示、研发、售后服务、商务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中心,从而培育研发、制造、配套、物流一体化的现代“农机城”,打造鲁南地区最大的农机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