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济宁宽度 | 以战略之举培育北方最大内河航运中心 发布日期:2022-06-27 11:3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位于鲁西南,是鲁南经济圈重要的城市。虽然深处内陆,这座城市却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这里,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穿行……借助水道,济宁实现了通江达海。

        前不久,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济宁将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略气魄,奋力实现“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 通江达海、“朋友圈”不断扩大,这座城市的明天值得想象和期待。


        打造一流内河航运

        “朋友圈”不断外延

        日前,济宁能源梁山港山东京杭多式联运中心、龙拱港山东京杭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两个项目列入山东省《现代物流网建设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清单。

        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以战略之举狠抓现代港航物流,在打造多式联运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上求突破。而梁山港和龙拱港这两个项目,恰恰就是济宁现代港航物流版图中的两个关键点所在。梁山港强调的是多式联运,可谓无缝隙对接,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更加低碳环保;而对标了青岛港、日照港的龙拱港,因采取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方式,更具前瞻性,在内河航运中将起到引领作用。

        近两年,济宁从城市长远发展、水环境环保、运河文化传承、物流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挖掘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组建了济宁港航集团,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内河航运体系,努力建设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如今,济宁市强力攻坚的现代港航物流产业逐渐“瓜熟蒂落”,煤炭、化肥等货物经京杭运河南下,继而通江达海。

        6月13日,苏泗洪货1929号货轮满载着金灿灿的小麦靠泊梁山港码头,这是梁山港自航运开通之后首次开展小麦运输业务。“这是我们梁山港小麦装卸业务试运行的第一铲。”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梁山港港区指挥王超激动地说。

        梁山港是济宁内河航运的一个缩影。2022年1—4月份,济宁市45个运营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34.8万吨,继续超过省内部分沿海城市大港,跃居全省第5位。同省外发达港口相比,超越江苏徐州、常州,逐渐在全国内河港口物流发展中崭露头角,占据重要发展战略地位。

        通江达海并非一日之功。冲破思维定式束缚,瞄准全国最优,“跳出济宁看济宁”,是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导,而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发展基础。2021年,济宁聚力推动港产深度融合,现代港航强势崛起。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航道“三改二”、湖西航道竣工验收,2000吨级船舶满载可以直达长江口;梁山港、济州港投入运营,新开通武汉、南京等6条集装箱航线,实现了大宗货物向长江沿线城市集装箱运输新突破。

        在当前辖区内航道里程1100公里、居全省第一位的航运优势下,济宁全力支持济宁港航发展集团不断拓展“朋友圈”,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元大产业。从2020年开通济宁首条集装箱航线,到梁山港开通济宁港至武汉、太仓(上海)、南京、淮安、连云港的定班制集装箱航线,再到济宁港航钢铁物流打通北钢南下、南钢北运新通道,实现对运河沿岸乃至长江沿岸市场的辐射,“可以说,济宁通江达海不断外延,其集装箱运输网点遍布华东、华北、华南、华中等30余个大中城市,有的货物更是走出了国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说。

        聚焦“朋友圈”外延,济宁以“敲门行动”为契机,一季度沿京杭运河、瓦日铁路走访客户230家,与山西潞安、晋煤控股、武钢、湘钢等上下游企业客户签约,与太阳纸业、华勤集团、东宏管业、江苏港口集团等签订战略协议,与上海道裕、亚东等国际物流进行合作,链接港、货、船、客户等资源。济宁市国资系统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5个上下游办事处,开通12条内河运输航线,联通省内及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部分中心城市和产业园区,进一步拓宽京杭大运河与长江流域合作、畅通畅联,擦亮新时代“运河之都”新名片。



        融合抱团竞相发展

        都市区建设在加快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面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在深入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方面,大力推动鲁南经济圈转型跨越,促进沂蒙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1月召开的济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济宁市委书记林红玉直言,都市区建设是今年济宁“三大突破战略”之一。济宁市将以坚定之志狠抓一体化融合发展,在打造全国都市区建设示范城市上求突破。坚持推进都市区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大开大合、快速快通、相对独立、抱团发展”的都市区空间形态。

        6月18日,济宁至曲阜快速路13标段项目首根桩开钻,这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规模化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全力推动“任兖邹曲嘉”都市区融合发展。

        济宁市都市区一体化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在构建大交通互联互通中,济宁至曲阜快速路、洸府河堤顶路、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的推进便显得至关重要,快速路的通车可促进各区县板块融合,有效构建“半小时”都市区交通圈。

        与此同时,在推动济宁“一城五区”融合抱团、竞相发展中,今年兖州区实质性融入主城区作为首要任务,推行公交一体化便是实质性突破的“先招”。2月27日,济宁中心城区至兖州开通两条直达公交线路,对于常年双区通勤的市民王先生而言意义重大,融合了济宁公交原12路、兖州公交原6路线路的直达车,有效突破了济宁中心城区与兖州区的区域界限,让乘车市民省下不少换乘等车时间。

        除公交一体化外,位于兖州的鲁南高铁济宁东站亮相、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兖州区人民医院挂牌等,都市区抱团发展的态势逐渐显现,设施共享、医疗资源下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使得济宁市中心城区首位度及辐射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着眼未来城市布局,济宁在谋划着今后五年的目标,加快中心城区、都市区、全市域梯次融合、协同发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显着增强,都市区“四个一体化”大格局全面形成,全域新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交通枢纽地位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更大力度构建新时代大济宁发展格局……



        对标全国全省领先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济宁市委市政府则提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争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

        “千里路程,一次不用跑,在家就能领到营业执照,现在审批真是太方便了,解决了我们异地办证的难题。”市民李先生享受到了“跨域通办”的便利。因业务需要,他拨打了济宁高新区企业开办服务专线,咨询能否在高新区申报成立一家住所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新公司。在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的跨域通办全程在线帮办服务下,李先生顺利完成了河南神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申报。

        到一个窗口,办两地的事。如今的济宁市政务服务已实现由“全市通办”到“跨市通办”,再到“跨省通办”三连跳,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办结不同地域的政务服务事项。济宁迎来“跨省通办”朋友圈“好友”激增的时刻,源于2021年加入“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联盟的契机。从9省17市到如今拓展到全国21个省52个市、277个县(市、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从联盟城市东西跨度超过3000公里,到南北跨度超过2200公里,“跨省通办”对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山东省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大背景下,济宁疾步前行,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常抓不懈,率先在全省建立济宁特色的“1+19+18”推进体系,破解市直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各指标协同配合的整体合力。

        为破解难点堵点,济宁市委又明确“分管市领导+指标牵头部门+该指标责任部门”的“1+1+N”的工作推进机制,组建了书记、市长任指挥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锤炼出一支由30余个部门单位、14个县市区(功能区)近120余人的专家团队。同时探索出“顶层设计+压茬推进”的改革推进模式,先后制定《济宁市对标全国最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攻坚提升措施》等文件。

        与此同时,济宁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一网通办”;惠民补贴资格待遇“静默认证”改革全省唯一试点……一批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构筑起济宁经济发展的“基石”,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成效考核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济宁乘势而上,全面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与格局在齐鲁大地迸发出势不可当的发展新活力,跑出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来源丨齐鲁晚报济宁融媒

        审核丨张   义



        (编辑:太白湖新区